突破卡脖子技术:己二腈国产化“破冰”尼龙66放量在即

发布时间:2024-07-06 发布作者:LED

  1935年,在美国杜邦公司就职的化学家华莱士·卡罗瑟斯(Wallace Carothers)首次通过己二胺和己二酸合成了尼龙66。

  中化国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中化国际,600500)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过去,国内尼龙66聚合企业使用的己二腈主要依赖从国外进口,部分外企掌握原料,通过调节己二腈的供应控制了尼龙66的全球生产,导致国内企业在产业链地位、价格和产品应用等方面均“受制于人”,相关企业长期面临“买面做饼”的窘境。

  日前,我国首个自主开发的丁二烯法己二腈工业化生产项目在山东省淄博市建成投产,彻底打破了外企对己二腈技术的垄断。

  中国化工信息中心(下称,“中国化信”)高级咨询顾问冀弘毅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丁二烯法流程短、原料消耗低、产品的质量好,是目前全球领先的己二腈生产的基本工艺。国内该工艺首次开车成功让行业看到了国产己二腈技术的“可靠性”。

  面对己二腈技术被国外长期垄断的困局,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曾多次发文,鼓励国内企业攻克己二腈有关技术,支持化工行业和相关企业解决尼龙66“自给率不足”等问题,促进产业链技术突破和产业升级。

  20世纪70年代,中石油辽阳分公司引进了法国罗纳普朗克公司2万吨/年己二酸催化氨化法己二腈生产装置,但由于该工艺路线能耗高、流程长、副反应多,成本比较高,于2002年停产。

  2011年,山东润兴化工科技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丙烯腈法己二腈技术通过当地鉴定,但2015年该技术首套装置在试生产时发生爆炸。随后该项目被中止,而此次事故也为国产己二腈发展蒙上了一层“阴影”。

  直到2019年,国内聚氨酯龙头华峰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华峰集团”)年产能5万吨己二酸法己二腈项目投产。这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且顺利投产的己二腈项目,但该集团己二腈产品主要是用来自给自足,且有关技术没有对外授权,因此未能推动国内己二腈市场形成规模化发展。

  同时,据业内人士介绍,华峰集团采用己二酸法生产己二腈技术门槛虽然更低,但成本更高,且该技术会产生杂质ICCP,分离难度大,影响产品质量。

  结合数据分析来看,2021年全球实现己二腈产能204万吨/年,产销量128万吨,而我国己二腈年产能仅有10万吨,其中年产量和年消费量分别为6.5万吨、31.2万吨,仍高度依赖进口。

  今年7月31日,中国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与淄博齐翔腾达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齐翔腾达,002408)合作设立的天辰齐翔新材料有限公司(下称“天辰齐翔”)20万吨/年丁二烯法己二腈装置开车成功,并产出己二腈优级产品。

  冀弘毅介绍,“天辰齐翔具有国内首创的丁二烯法己二腈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不但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己二腈产能,未来还有望通过技术授权、转让等方式逐步推动国内己二腈行业整体发展。”

  与此同时,外企也在加大对中国己二腈市场的布局。英威达对澎湃新闻表示,公司年产能40万吨己二腈项目预计今年年底前投产,可支持80万吨尼龙66切片生产。

  平安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天辰齐翔和英威达的己二腈项目投产后,己二腈价格将出现一下子就下降,同时市场之间的竞争将加剧。在各个国内项目陆续投产的情况下,己二腈的供应甚至有可能出现过剩。

  中国化信预测,未来5至10年,中国己二腈产能将出现爆发式增长,2025年将达132万吨/年,2030年达187万吨/年。

  天辰齐翔董事长梁军湘曾做过一个比喻,我们生产尼龙66,没有己二腈,就像我们想做面包,没有面粉。

  尼龙66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是己二酸和己二胺,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己二酸生产国及消费国,己二酸供应充足,而己二胺主要由原料己二腈加氢后制得,加氢过程没有技术门槛,可以说尼龙66的供应难点主要在于己二腈。

  目前,全球己二腈产能大多分布在在英威达、巴斯夫、奥升德、旭化成等国外企业手中,且主要是自用,少量外售。其中,英威达是全球最领先的己二腈生产商,产能占全球总产能比重过半,公司丁二烯法生产技术是目前实际生产中最具成本效益的技术之一。

  外企对己二腈技术垄断和供应控制导致国内己二腈在2019年以前全部依赖进口,限制了中国下游产业的发展。

  2018年,英威达、奥升德、以及索尔维等几家己二腈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接连遭遇不可抗力,导致当年己二腈、己二胺产能严重供应不足。国内除了尼龙66有突出贡献的公司神马实业股份有限公司(神马股份,600810)因与英威达签署了己二腈长协,供应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外,其他尼龙66企业均遭遇价格持续上涨、断供等危机。

  据悉,受此影响,2018年国内己二胺价格从1月初27600元/吨涨至81500元/吨,全年上涨195%。

  中化国际今年4月表示,公司经过3年探索,自主开发了己二胺生产的基本工艺,成功避开了己二腈卡脖子难题,形成了国内首套“催化剂制备--己二胺合成--尼龙66聚合”的全流程工艺技术。

  中化国际对澎湃新闻表示,该生产的基本工艺也被称为“己内酰胺法”,以“己内酰胺”为原料,经氨化、加氢两步制得己二胺,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接近丁二烯直接氢氰化法,优于己二酸法,且产品收率高、三废排放少。

  据中国化信介绍,己内酰胺是生产尼龙6的主要的组成原材料,“己内酰胺法”制己二胺,打通了尼龙6到尼龙66的产业链,在己内酰胺总产能过剩,及相关企业具备原料优势的特殊产业环境下,存在经济性和可行性。

  澎湃新闻了解到,当前国内己内酰胺总产能503万吨/年,实际产量395万吨/年,且拟/在建产能超400万吨/年,已经呈现产能过剩趋势。

  中国化信表示,能够稳定产出满足下游需求的己二腈是国产化成功的前提,国产己二腈从无到有,各种工艺还处于摸索阶段,不同企业选择己二腈生产的基本工艺时要结合自己原料优势、资源优势,同时还应注意技术成本、安全与市场需求。

  尼龙66因其耐高温、耐水解、耐磨、阻燃性好、密度适中等综合性能高大范围的使用在工程塑料、工业纤维与民用纤维领域,其中,工程塑料的终端应用包括汽车、电子电气、工业和机械、消费品以及家用电器。

  己二腈国产化不仅仅可以打破我国对己二腈的进口依赖,更有助释放国内尼龙66的产能,打开下游市场需求。

  华泰证券研报表示,在己二腈原料国产化趋势下,国内尼龙66行业迎来投建高峰,截至2022年7月,国内拟建尼龙66产能超过560万吨/年。在全产业链大扩容背景下,尼龙66产业链从己二腈生产到尼龙66聚合和纺丝等多环节拟建产能较多,带动下游需求增长。

  中国化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过去5年,尼龙66在汽车和合成纤维市场的需求呈下降趋势,在其他应用中的消费量缓慢增长,导致其全球消费量为负增长。未来在上游原料产能增长的带动下,尼龙66在工程塑料以及工业纤维领域有望部分替代尼龙6,迎来较快市场增速。

  尼龙6和尼龙66是“尼龙家族”中生产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为广泛的产品,两者在全部尼龙消费中的占比超过九成。尼龙6性价比更高,尼龙66性能更好,两者下游应用领域高度重合,但在工程塑料领域,尼龙66与尼龙6的性能差异更突出,因此该领域尼龙66潜在替代空间较大。

  中国化信表示,2021年中国工程塑料市场尼龙66占尼龙整体市场(尼龙66和尼龙6整体)比例约33%,美国占比超过70%,而西欧地区的这一比例在50%以上。按照尼龙66在工程塑料和工业丝领域替代约20%尼龙6的市场规模测算,至2025年中国尼龙66产能将超过220万吨/年,需求将达100.5万吨。(记者 王晶晶)